前一段时间,美国总统给近 20 个国家寄出关税信函,其中唯一的中亚国家哈萨克斯坦居然赫然在列。
信中无情地威胁,若哈萨克斯坦在 8 月 1 日前未能与美国达成贸易协议,将面临高达 25% 的关税制裁。
美媒《纽约时报》在 7 月 11 日文章称,美国政府的这一强硬态度,令哈萨克斯坦官员深感震惊。毕竟,哈萨克斯坦与中俄接壤,和美国的贸易量一直以来都极少,双方在经济往来上本就不是紧密的合作伙伴。
美国此举是破罐子破摔了?还是另有目的。
哈萨克斯坦拥有着极为丰富的关键矿物和稀土资源,这些资源在当今全球经济和科技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而当下,全球关键矿产和稀土材料的供应主要由中国主导,美国对这些矿物的需求又极为迫切,为了打造独立于中国的供应链,美国将目光投向了哈萨克斯坦。
回顾过去十年,美国官员一直向哈萨克斯坦承诺提供资金和支持,试图推动其开放经济,尤其是在采矿业。曾经,美国还是哈萨克斯坦的主要投资者,投资主要集中在石油和天然气开发领域。
可能的布局与破罐破摔
我们知道,在2022年,哈萨克斯坦曾发生了大规模骚乱,部分观点认为美国存在企图搞乱哈萨克斯坦的嫌疑。
此次骚乱由液化天然气价格上涨引发,随后从普通的经济诉求突变为扩散至全国的暴乱,抗议者闯入政府机构纵火、占领机场等,堪称哈萨克斯坦独立 30 年以来最严重的骚乱。
在哈萨克斯坦政府明确取消了天然气涨价后,示威反而愈演愈烈,这一情况与此前一些国家发生的 “颜色革命” 套路相似。
一些迹象显示美国可能与此次骚乱有关。
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 2020 年在哈萨克斯坦投入超过 108 万美元,比 2018 年翻了将近一倍,其开展的所谓推进民主选举 “自由之翼” 等行动,意在监督哈萨克斯坦政府按照美国要求进行选举,还通过 “推动历史叙事” 项目向哈萨克斯坦人灌输苏联时期的黑历史。
此外,美国驻哈萨克斯坦大使馆在 2021 年 12 月 15 日到 2022 年 1 月 5 日期间,发布了三条关于哈萨克斯坦将要或者已经发生暴动的信息。
其中 12 月 15 日的 “预警” 还指出了试图发动叛乱的主体哈萨克民主选择党及其活动地点,这与之后实际发生的情况颇为相似。
哈萨克斯坦流亡海外的反对派 “领导人” 穆赫塔尔・阿布利亚佐夫在骚乱中也发挥了煽动作用。
他长期在国外遥控指挥,在社交媒体上为示威者发表演讲、呼吁 “协调行动”,并提前发布集合时间地点。而阿布利亚佐夫曾被国际刑警组织通缉,却被美国外宣机构捧为 “英雄”,其背后或有美国支持。
美国在中亚、在哈萨克斯坦已经深耕几十年了,当地的非政府组织、媒体都很活跃,对哈萨克斯坦人的思想观念有些潜移默化的影响,不排除对骚乱升级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适得其反?
美国和哈萨克斯坦的经济合作,在 2022 年达到顶峰后,美国对该国的投资呈下降趋势。
如今,美国看到哈萨克斯坦正在深化与中国的关系,可能是内心的焦虑促使其采取了这种激进的关税威胁手段。不过这样的搅局行为很可能会适得其反。
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哈萨克斯坦处于中国和俄罗斯之间,一直努力维持着微妙的战略平衡,不愿过度依赖任一强大邻国。
近年来也在积极寻求欧洲和北美投资者帮助资助经济发展,期望以此实现多元化的经济合作格局。但特朗普政府突如其来的关税威胁,可能会打破哈萨克斯坦对美国仅存的一丝期待。
有分析人士一针见血地指出,美国的关税威胁,极有可能进一步将哈萨克斯坦推向中俄的怀抱。
近日,哈萨克投资银行 Teniz Capital 在给客户的报告中表示:“该地区许多人曾将美国视为独立于其巨大邻国中国和俄罗斯的潜在平衡力量。
现在,这种好感有变质的风险。随着美国提高壁垒,中国和俄罗斯正准备利用中亚寻找稳定伙伴的机会。”
此前,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曾明确表示,中哈两国关系已进入黄金时代,并且强调中方在合作中未对哈方附加任何政治条件。
这种真诚友好、平等互利的合作关系,与美国如今的强硬威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面对美国的关税大棒时,哈萨克斯坦很可能会重新审视自身的外交和经济合作策略,更加坚定地与中俄加强合作。
毕竟,与中俄的合作不仅有着地缘优势,更有着长期稳定、互利共赢的坚实基础。
美国试图通过关税威胁在全球范围内重塑贸易格局、满足自身资源需求的做法,在哈萨克斯坦这一案例上,或许会成为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典型。
未来,随着 8 月 1 日的临近,我们将持续关注哈萨克斯坦如何应对美国的威胁,以及这一事件将如何影响中亚地
能加杠杆的炒股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