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妈妈早上好!”“文妈妈,我好喜欢你呀!”每天清晨7点40分,文晓利都会准时到达重庆市合川区特殊教育学校(以下简称“合川特校”)的校门口,等待迎接她的孩子们。这已是她坚守特殊教育岗位的第11个年头。
\n重庆市合川区特殊教育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文晓利
\n文晓利是这所学校的党支部书记、校长。从“文校长”到“文妈妈”,文晓利带领着合川特校走上了一条持续蜕变的高质量发展之路。而那些曾被命运按下暂停键的生命,在这里,从爱里生长出来,用成长绽放独特回响。
\n跑道上的启蒙:在竞技体育中孕育教育初心
\n46岁,身形高挑,眼神里泛着温柔的光……很难想象,这样一位女性教育管理者的第一专业竟是体育。
\n1998年,文晓利从重庆市体育运动学校毕业,成为重庆市合川区钱塘镇金子完全小学的一名体育教师。由于专业水平过硬,各方面表现突出,文晓利很快受到领导的认可。第二年,她被提拔为德育主任,开始参与学校德育管理工作。“教育不该被学科界限框住,让孩子向阳生长是初心也是使命。”文晓利说,那时候,乡镇小学教师一专多能是常态,只要对孩子有益,她都愿意干。
\n2004年,文晓利调任重庆市合川区钱塘镇大柱完全小学副校长,4年后又升任该校党支部书记、校长。带着脚沾泥土的教育情怀,她带领乡村学校闯出一条特色发展之路。
\n时间来到2014年,文晓利再次接到上级调令。这一次,她要去的是一所很特别的学校——合川特校。从乡村操场到特教课堂,文晓利要完成的,不只是职业赛道的转换,更是能力、认知的全面升级。她没有退缩。“特殊教育对我而言是一片完全陌生的天地,但我明白教育不是某个阶段的职业选择,而是需要用一生践行的生命诺言。”在育人工作上,文晓利甘愿做那块哪里需要哪里搬的砖。
\n无声世界的突围:在特教“荒漠”里播种希望绿洲
\n教学场地狭小、教学资源匮乏、教师专业程度不足……2014年的合川特校,面临诸多困境。
\n面对这样的窘境,如何破局,如何获得教师团队和孩子的认可?这成了文晓利面临的第一难题。“普通教育和特殊教育虽然天差地别,不过却有一个相同的核心——为学生的未来奠基。”
\n谋定而后动。文晓利深知打铁还需自身硬,她凭借不屈服、不退缩的韧劲,先后多次前往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西南大学等单位,找到相应领域的专家当面讨教经验、技巧;面对众多听障学子,从未接触过手语的她主动加入业务培训,从最基础的字词学起;为增加和学生相处的时间,她十一年如一日坚持每天到校门口迎接学生,举办活动时、外出参赛时,她也全程陪伴,亲自照顾。渐渐地,“文妈妈”逐渐代替“文校长”,成为孩子们对她的新称呼。
\n如何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充满活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如何带领学校整体进步?这是文晓利破局的第二道难关。“教育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特殊教育也不例外。”想要持续开展好工作,带领学校实现长足发展,她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n文晓利和教师团队
\n文晓利组织教师进行康复训练课程研讨
\n“我们的教师首先得认同这份事业、这所学校、这群孩子,才有做好育人工作的可能。”在深挖区域文化内涵的过程中,文晓利想到了陶行知的名言: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由此,她牵头构建起“心心”教育理念框架及“心心”教育治理体系,为团队明确精神信念,指明前进方向。同时,她带领教师探索“四心”课程建设,采用“双语教学”“个别化”教学和康教结合的模式,并通过情景教学、感统训练等,促进孩子功能康复。这也是积极践行《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中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筑牢教育强国根基;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激发教育发展活力的生动实践。
\n文晓利带领特殊学生进行感统训练
\n文晓利给特殊学生上课
\n有了专业的教师队伍和适合特殊孩子发展需要的特色课程,可特殊孩子如何与社会接轨、如何被社会接纳仍是横亘在文晓利面前的一座大山。“特殊孩子也需要走向社会,而就业是其中的关键一环。”文晓利结合学校实际,组织专长教师拟定以丝网花手工制作、插花艺术为核心的职业教育计划,培养特殊孩子的审美情趣和职业技能。不出几年,她就交出了毕业聋生100%推荐就业、培智学生选择性就业的优异答卷。让特殊孩子不再是家庭、社会的负担,而是能够成长为能生存、会生活的合格公民。
\n文晓利到送教学生家中了解情况(左一)
\n文晓利到普通学校进行巡回指导(右二)
\n文晓利常说:让每个特殊孩子享受平等优质的教育,是她作为一名特殊教师的责任和使命。为此,她推动学校功能转型,成立区级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建立点面结合、普特融合、专业整合的工作机制,形成政策研究、服务指导、资源集散、质量评价的专业技术支持体系;给予普通中小学融合教育巡回指导,明确职责,保证工作效益,促进随班就读学生潜能发展。她指导普通学校参加重庆市特殊教育优质课竞赛获得团体一等奖,2个最佳单项奖;参加融合教育案例遴选获全国优秀案例。
\n此时此刻,文晓利已成为了特殊孩子世界里的那个“黑夜点灯人”。
\n星火燎原:以“萤萤之光”引领区域特教事业
\n从乡村教育到城镇教育,从普通教育到特殊教育,岁月更迭,岗位转换,唯有教育初心从未更改。文晓利先后获评全国特殊教育园丁、重庆市先进个人,被西南大学特殊教育国培班、重庆师范大学聘为授课专家,成为中国智协特殊教育专业委员会委员、重庆市教育学会特殊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重庆市康复医学会医教结合专委会理事,并以教育者的身份成为合川区第十六届、十七届人大代表,合川区第十七届政协委员,站上更高的平台为特殊孩子发声。
\n文晓利在西南大学国培班授课
\n文晓利在全市个别化教育研讨会上发言
\n在文晓利成功破局的同时,合川特校又发生了怎样的转变?现如今的合川特校,是合川区唯一一所面向全区各类特殊儿童实施教育的、学前到中职十五年一贯制的综合性特殊教育学校,也是重庆市残疾人联合会认定的智力残疾儿童AA级定点康复机构。学校成为教育部确定的“全国《残疾人教育条例》立法后实施情况调研指导项目”试点区项目学校,先后获得全国“巾帼文明岗”、重庆市校本教研示范校、合川区教育工作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成为西南大学专硕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特殊教育专业大学生见习基地、特殊教育国培考察基地,重庆师范大学特殊教育实习基地,多次承办成渝、市级、片区特殊教育观摩研讨活动。
\n2020年,文晓利又有了新的身份,担任重庆市主城都市区主城新城片区特殊教育发展指导中心办公室副主任,指导市内13个区县开展特教工作,以“合川智慧”“合川作为”引领片区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2023年,合川被确定为重庆市首批“医教康”一体化融合发展实验区;今年,国家更赋予合川更高层次的身份与定位——国家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每一次荣誉背后,都有合川特校的身影,更有文晓利带领团队扎根一线的坚守。
\n文晓利和少先队员在一起
\n回望27年教育路,从“奔跑者”到“点灯人”,从青涩稚嫩到引领区域工作,文晓利始终在路上,始终在破局。她用实干、用真心、用信念,生动诠释着教育家精神。未来,或许还有新的征程在等待她,但46岁的文晓利,仍在教育路上不断向前奔跑。
\n“为特殊孩子‘点灯’是终身的事情,这既是我的事业,更是‘文妈妈’存在的意义。”(资讯)
\n文/邓琢琳 受访者供图
能加杠杆的炒股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